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落成首聚寶雲寺 中區榮董感恩再發願

落成首聚寶雲寺 中區榮董感恩再發願
「寶雲寺落成後,第一次邀請大家回來,感恩諸位菩薩並向各位報告,寶雲寺啟用三年來,做了哪些事,同時感恩聖嚴師父、向師父報告:『我們做到了!』」7月8日上午,寶雲寺大殿充滿了回家的溫馨、感恩報恩的感動,監院果理法師於法鼓山榮譽董事會中區感恩聯誼會上,與近350位中部各地榮董及眷屬、各區悅眾及義工,分享法鼓山僧俗弟子在中臺灣一同為眾生祈福、為子孫建寺的故事。在台上台下交織閃爍的淚光中,眾人發願繼起師父腳步,相續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的大願力。

這場中區榮譽董事感恩聯誼會,是寶雲寺落成啟用以來首次舉辦,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、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、榮譽董事會中區召集人陳治明、南區召集人蔡美惠等貴賓,都到場關懷祝福。活動在音樂家潘怡慈演奏的大提琴聲中,揭開序幕,主持人朱惠斌邀請黃會長、陳召集人上台,帶動全場合唱〈當我們同在一起〉,現場熱度瞬間達到百分百。

「在生活中用佛法轉化心念,就是在提昇自己的人品;運用智慧處理事,進而影響周邊的人,就是在建設人間淨土。」於中部成長、學佛,進而出家的常應法師,鼓勵大家常回寺院參加活動,親近法師和善知識。黃會長感恩大家一路護持中部各項建設及弘化活動,讚歎眾人「世間財、智慧財、功德財具足」。「寶雲寺是師父留下的珍貴法寶,是弘傳佛法的平台。」陳召集人感恩師父、僧團法師和護法大眾,同心成就寶雲寺千年道場。

甫從日本回臺的陳沅琮同學,以薩克斯風吹奏〈您的遠行〉,低沉動人的音符,伴隨播放聖嚴師父弘法的身影。當年跟著師父行腳世界各地、擔任影像記錄的張光斗菩薩走上臺,回憶自己因遇見師父,從此轉化了生命。「原本自己滿是驕傲,慢慢懂得慚愧、懺悔,體會到當自己彎下腰的那一刻,不善的箭不會射向自己。」而師父當年一句「有一天阿斗不在了,說不定《點燈》還在」的鼓勵,更是他23年來製作《點燈》節目、持續溫暖社會的最大動力。

「寶雲寺如同一部經典說法!」2002年來到臺中的果理法師,娓娓述說法鼓山在中部一路走來的寶雲故事。29年前,師父提著一盞明燈來到臺中,點亮了中部民眾的心燈,護法信眾希望中部也能有法鼓山,發心成立了護法會。「師父從不為發展法鼓山而擴建道場,一切都是為了眾生需要。」中部信眾凝聚心力,學佛護法,從共修處、辦事處、臺中分院到寶雲寺,期間歷經多次搬遷,道場由大墩19街、柳川東路、忠明路,最後來到市政路上,「師父希望我們留下來,這裡是法鼓山中部的弘化中心,有著大家共同的願。」

透過投影片,果理法師與眾人分享寶雲寺自落成以來,推動法鼓山三大教育的具體概況。從內部悅眾義工的自我提昇、一般大眾的自心淨化,由兒童、少年、青年、老菩薩、社會菁英,佛法推廣普及各年齡、各階層;海內外各地來巡禮參訪的法師、學校師生、民眾,領會找回「自家寶藏」的感動。更動人的是一個個無私奉獻的身影,讓人看見師父的無盡身教、悲願傳承,就在法師、義工們的身口意當中。

「我最大的願望,是跟隨師父的腳步,學習他為佛法盡形壽、獻身命。」來自彰化的李麗玲菩薩說,這場活動讓她很感動,也為自己整理出今後學習的動力。豐原的張美蓮菩薩表示,看著寶雲寺從無到有,內心有很深的感動,「監院法師背後艱辛,不是我們所能想像,向內要帶領我們往前走,向外要弘化師父理念,真的很不容易。」員林趙文秀菩薩感動地說,中部有一座這麼好的道場,可以舉辦這麼多佛教教育活動來淨化社會,這是師父的悲願,成就眾人一起發願向前走,「讓我們接續師父的願,透過寶雲寺來燈燈相續。」

(採訪報導/陳逸慧‧圖/寶雲寺攝影組)

榮董感恩聯誼會心得

啟發了修行願心

懷著興奮、期待及忐忑不安的心情,參加寶雲寺落成後第一次舉辦的榮董感恩聯誼會。興奮、期待的是,能夠透過聯誼機會,親近聖嚴師父的法門;不安的是,平常只接送家中同修前往寶雲寺,參加共修或擔任義工,自己幾乎未曾參與活動。雖然熟悉寺院的環境,對於學佛法門及禮儀,仍是道地的門外漢。所以,對於要從「局外人」被當貴賓接待,心裡深感受寵若驚和不安。

因為陪伴同修的關係,自己與法鼓山結緣,始於民國78年於農襌寺。81年移居臺中,至83年才找到法鼓山在臺中的道埸,從柳川東路、忠明路、市政路,一直到現在的寶雲寺。也因此,當聽聞監院果理法師分享寶雲寺的故事時,一路蓽路藍縷、艱辛建設的過程,自己有如身歴其境,深受感動和震撼,尤其感動的是,法師身上有師父的影子,那就是「盡形壽、獻身命」。法師除了努力提供優質的硬體設備,讓信眾精進修行,更不遺餘力地以智慧、慈悲關懷和敎育信眾,感恩自己一家人就是當中的受惠者。

這場活動,對我個人而言,是一個起點。因為當日諸位菩薩的言行,啓發了我必須修行的願心;寶雲寺的環境氛圍,更令人的身心容易定、靜下來。感恩法師及義工菩薩們的用心,才有這場收穫滿滿的聯誼會,願自己生生世世護持三寶。

撰文分享/李茂榮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