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在天涯彼端 護持心靈的家─許淑珍菩薩

在天涯彼端 護持心靈的家

專訪榮譽董事許淑珍菩薩

聖嚴師父在《禪的體驗‧禪的開示》說道:「『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』我們不但得到了人身,還聽到了佛法,又有因緣親近善知識,指導自己,如法的修行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」遠在溫哥華,目前擔任加拿大召集人的許淑珍師姐,從她與法鼓山結緣開始,到發願護持溫哥華道場,這一路走來,除了師恩,她更領受了許多善知識的提攜。

感恩善知識帶領,加入法鼓山
1992年,淑珍師姐舉家移民到加拿大。有一天,一個因緣認識了早她一年移民的張素香菩薩,素香菩薩送了她一本結緣書《正信的佛教》,同時還借她聖嚴師父的自傳。

1994年,聖嚴師父受邀到溫哥華弘法,素香菩薩約他們一家人來幫忙。當時講台上豎立著兩面大旗子,寫著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

間淨土」,她看著,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動。當天演講的主題是心靈環保的「四安」──安身、安心、安家、安業,對當時旅居陌生國度的她來說,感受特別深刻,也特別受用。她說:「我發現眼前這位師父非常有智慧,又相當慈悲,他照顧著現場擠得滿滿的聽眾,讓我覺得好想皈依他,成為一位正信的佛教徒。」這個因緣,讓她成為法鼓山的一員。對於接引她親近法鼓山的素香師姐,她讚嘆說:「她真是了不起,總是那麼淡定從容,不僅用師父的法安自己的心、也安別人的心;第一批數千本的《正信的佛教》結緣書,也隨她而進入溫哥華,接引不少家庭來學佛。」

加入榮董大家庭,發願成立法鼓山道場
皈依之後,她即和同修一起學佛、護法、當義工。當時溫哥華只有辦事處,但辦事處並沒有固定地方,所以地址暫掛召委何國標師兄家,電話暫掛她家。有一天,她在家接到一通電話,問她法鼓山在哪裡?她想來拜佛。她告訴這位菩薩,目前只有星期天下午共修時間才有臨時佛堂。那位菩薩告訴她:好想現在就能來拜佛。從電話中,淑珍師姐感受到那位菩薩的無助,於是,她只好告訴她另一個寺廟的地址,但是那位菩薩卻告訴她:只想來法鼓山。當淑珍師姐將這件事告知她的同修後,他們同時許了一個願,希望在溫哥華成立一座法鼓山的道場。他們在悅眾會議中提出,受到菩薩們一致的認同,在眾因緣和合以及菩薩們的願心中,2006年,法鼓山溫哥華道場落成啟用。那一年,淑珍師姐也繼同修之後加入榮董大家庭,提前圓滿了預約榮董。師父說:有願就有力,她和同修以實際行動,印證了師父的教導。

心靈有了歸宿之後,身心平靜、安穩,讓遠在台灣的雙親安心不少,也間接促成了兩位老人家皈依師父。之後,兩位老人家在陳照興菩薩賢伉儷的鼓勵下,和她同修一起受了菩薩戒。至今,老人家每次談起,都非常的感恩!之後隨著因緣成熟,她的妹妹、外甥、姪女、表弟妹陸陸續續地皈依法鼓山,學佛、護法、當義工,家族成員也一個個成為榮董大家庭的一員。

推動在地弘化與關懷,永續護法因緣
一直以來,溫哥華各區的心靈茶會、讀書會都在推動著法鼓山的理念,研讀師父的著作。淑珍師姐看著同期台灣移民來的菩薩,兒女大都長大成人,也在本地成家立業,第三代也接續出生,她意識到「護法因緣、代代相傳」的重要性,也體認到必須用本地的語言來弘化和關懷。

在監院常悟法師的帶領下,目前溫哥華道場英文弘化的腳步已積極展開!除了邀請本地佛學學者來舉辦講座,也與本地UBC大學東亞宗教學系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,英文禪訓班和英語禪七也持續開辦,例行的法會與聖嚴書院都有翻譯組的菩薩做同步翻譯。從去年開始,更增加新春英語活動,藉此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,達到敦親睦鄰和文化交流的目的。去年大約有400多人來參加,今年他們也準備好再次延續接引的工作。

學觀音,做觀音,永不退轉
問她:「當了二十年的義工有什麼感想?」她說:「收獲蠻多的。因為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引禮工作,認識了許許多多來過道場參與共修的菩薩,將來他們道業上有所成就,相信一定會拉我一把。」她感恩有讓她關懷榮董的機會,因為她從菩薩們身上看到願心,也學到菩薩行儀;其中最讓她感佩的,是一位今年已高齡95歲的老菩薩。她說:「老菩薩一個人住在一房一廳的老公寓大樓裡,不買新衣、不上館子,天天吃齋、誦經、念佛,非常精進。每次和她交談,都能從她身上學到深入經藏、落實生活的智慧。對於金錢的運用,老菩薩極有計劃地在處理,每年師父的紀念日,她一定要我幫忙匯款給法鼓大學(現為法鼓文理學院),她說那是師父的心願,只要她活著、有能力,她一定會繼續捐款;而她身後的財產也已請律師辦理好,有一部份還會捐給法鼓山。這幾年來,老菩薩因為不貪著,所以沒煩惱!我早已不記得她累積了多少個榮董,而她甚麼結緣品都不要,只要每年法鼓山的掛曆。原來,她不是看月曆上的日期,而是看師父每月一句墨寶上的法語。我感覺她已住在佛國淨土裡,是我『信佛、學法、敬僧』的表率。」

一路走來,她充滿無盡的感恩,感恩師父,感恩無數道友、法眷和善知識,她說:「我將繼續在菩提道上學觀音,做觀音;再用師父教導的四安,照顧另一批新來的移民。」我們祝福在天涯彼端的她,以不退轉願心,接引更多人來學觀音、做觀音。

(採訪:卓俐君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