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從接過僧袋,自此承載師父的信任與交託—陳天明菩薩

從接過僧袋,自此承載師父的信任與交託

專訪榮譽董事陳天明菩薩

工場變道場,大業主成大功德主
三寶地能座落鬧市工商業區,在滾滾紅塵中守護眾生,實在難能可貴。法鼓山香港道場九龍會址能在荔枝角駐守原地20年,並由最初千多平方呎擴展至如今三萬多平方呎,在香港這地罕人擠丶租金狂飆的彈丸地,可說是小小的都會奇蹟,這得感恩業主陳天明菩薩的成全。

陳天明菩薩是位成功的商家,21歲已建立生意脈絡,逐步將父親的小生意拓展成業界的龍頭。坦率的師兄直言自己過往十分功利,機關算盡去賺錢,很多拜佛地方總叫人捐錢,他敬而遠之,更曾斷言: 「對於佛教,我是絕對不相信的。」 直至遇上聖嚴師父,他的人生軌跡來了個大轉彎。

1990年代中,因同修鞠立賢菩蕯的接引,天明菩薩參加 聖嚴師父的

講座,被師父情理兼備的講經說法所打動,師父以出世的智慧化解入世的煩惱,教師兄深深折服。尋道之情殷切,他開始閱讀聖嚴師父《正信的佛教》等著作,糾正了對佛法的許多誤解。

境教與身教
1997年,天明菩薩因公務往台灣,特意去農禪寺參訪,沒想過殷殷期盼的聖地,竟是荒蕪田野間爛路盡頭的鐵皮屋。那裡沒有雕樑玉砌的大雄寶殿,沒有功德箱,沒有商業味的禮品閣與豐盛祭品,這份純粹讓師兄很震撼,徹底顛覆了他心中固有的佛寺形象。在沒燈沒冷氣的佛堂內,他體會到修行本就是這般清淨無華丶真樸老實,由衷敬佩師父清高的道風。

同年,師兄參加了菁英禪三,他記得師父談到「捨得」-有捨自有得。師父譬喻財富如一囗井,如果封起來不讓他人飲用,自己也捨不得用,井水自會慢慢枯竭;但如能與眾共享,活水反而長流,恆常流動的水亦格外清澈。師兄如夢初醒,想到自家生意已上軌道,財富今生也用不完,倒不如用來幫助他人,行善最樂,福有攸歸。來到40開外,沒想到佛光乍現,照亮了一條不在他人生規劃中的菩蕯道。

三天的禪修營,義工當中有許多名人及專業人士,他們放下身段,將禪眾服侍周到,令師兄很感動。臨別前的分享環節,他問師父有甚麼可以回饋大家?師父答:「法鼓山在港有數百皈依弟子,回到香港,有甚麼你可以幫忙的,就盡力幫吧!」就是這句話,成就了他往後20年對法鼓山義無反顧的奉獻。

因緣,自有其完美的時間表
就在天明菩薩皈依的1998年,其公司業務北移,荔枝角的廠房及辦公室因而空置,於是他無條件借出地方並出資裝修,1999年3月,法鼔山香港分會九龍會址正式誕生。

起初十年,天明菩薩分文不收,之後隨著會址一再擴充,師兄也收取低於市值之租金,更將其他出租單位逐步收回,一再讓位給法鼓山,令道場免卻因擴充而不斷搬遷的折騰,安在這工廈中紮根,茁壯成長。九龍會址的設立,是法鼓山在香港弘法的重要里程碑,法鼓山從此在香港安了家,開始聚眾弘法。

布施的人有福,行善的人快樂
天明菩薩有管理團體的背景,有廣闊人脈,於是最初十年,由他領眾推廣法鼓山,統籌活動。學佛後的天明菩薩成長不少,功利的追求轉化為功德的迴向,人生品質默默起變化,旁人說,他以前是個惡老闆,威嚴十足,自己永遠是對的,易生嗔心責罵別人;學佛後柔軟謙和許多,我執減少,常能令身邊人快樂。在師兄眼中,現在賺的是法喜,這盤福慧「生意」,長做長有,是終身志業。

生命圓滿,善根延續
去年5月17日,天明菩薩父親陳漢然往生,享壽96載。 天明菩薩的6位弟妹在外國唸書成長,對佛法一無所知,天明菩薩作為長兄,決定將父親佛事以法鼓山禮儀環保的理念來籌辦。

追思祝福那個晚上,近200位蓮友來成就莊嚴殊勝的佛事,誦經聲肅穆攝心,響徹靈堂,氣氛安定平和,發揚了法鼓山清淨修行的家風,氛圍感動了陳家眾成員,大家欣慰於能給老菩薩一場體面的告別式,更修正了覺得佛教守舊丶迷信丶迂腐的印象。

佛事圓滿後,陳家很多成員仍經常回道場參加共修及擔任義工,老菩薩給家人留下了珍貴的禮物,就是接引了陳家子孫來親近三寶。 天明菩薩也讓家人看師父的開示及著作,尤其希望在外國成長的下一代,能對漢傳佛教有正確的認識,但願埋下種子,有天善根萌芽。

師徒的緣份,僧袋的重量
天明菩薩形容自己與 聖嚴師父有宿世緣份,每次見到師父,自信滿滿的師兄馬上柔順如小粉絲丶小書僮。當年,天明菩薩經常陪伴師父出國,師父到澳洲弘法,更住在他家,數年間的相處,令師兄感受到這位大眾眼中威儀嚴正丶德高望重的高僧,那顆率真純美的赤子心。

回想1998年4月,天明菩薩充任司機,接載來港弘法的師父,就在這第一次正式面見師父的因緣中,在其座下皈依。那天行程中,師父忽然將僧袋交託天明菩薩,菩薩也就順手接過揹上,後來別人告訴他,師父僧袋只有法師才可觸碰,他接過了,大概要跟師父出家了。

這段跟師父初次相處的奇緣,今天道來,師兄仍有微微悸動,當時,師父並沒想到這位臨時司機將會是發展香港道場的關鍵人物,而天明菩薩接過的那個僧袋,承載著的是師父一份信任與交託,20多年來,師兄一直扛在肩膀上,珍而重之。

(報導/法鼓山香港道場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