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提升自我,成就大眾—林蓉敏菩薩

提升自我,成就大眾

專訪榮譽董事林蓉敏菩薩

大雪前五日。初冬,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,特別感覺舒服!歡喜本土疫情趨緩和,法鼓山體系自11月1日起,可恢復舉行實體活動。

甫接獲家居台灣後山的林蓉敏榮譽董事,溫馨撰寫自己親近法鼓山的殊勝因緣,邀請您一起分享感動。

快樂童年、平穩小康
我於民國41年出生在花蓮,和弟弟是雙胞胎,兩人相伴遊玩、探索,有個快樂的童年,另還有手足三人。父親是中學老師,母親手藝佳,有商業頭腦,教十餘位學生製做衣服兼賣布,在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,一家過著平穩小康的生活。我師大畢業後,民國63年回花蓮教書,66年結婚,生育子女,任教職28年半,民國92年2月退休,現在有內外孫(女)五人。

腦筋活化、美好晚年
退休生活,除了參與法鼓山活動及照顧家人外,基本上會多花時間整頓自己的身心。數十年來,身為職業婦女,無形累積的緊張壓力,在身體留下了許多印記,現在慢慢為其解套。藉著禪修方法,也憑藉著運動:諸如太極導引、瑜伽、走路等。有時,看書、看影片、聽音樂。疫情期間,發現線上有很多可供學習的東西。保持腦筋的活化,也是確保美好晚年重要的因素。努力不要因為身心狀況而成為家人的負擔。

共同砥礪,消融自我
84年暑假8月,我與蔡素蘭、胡易、鄧美美師姐等,相邀北上參加農禪寺舉辦的教師禪修營,學習打坐。營隊結束時,因緣俱足地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,開啟了學佛之路。禪期結束後,輔導法師特別找來自花蓮四位教師到辦公室,期許我們回家鄉後,能夠推廣佛法,成立共修處。

10月,在楊振隆居士協助下,找到光復街30之2號4樓成立共修處。就這樣從此大家一步一腳印的學習,從禪坐、法器、念佛、助念、到研修經典。我們響應師父為現代人規劃的四大環保;也藉著共修、讀書會、勸募、法會、救災等活動,聚集了不同背景慕法而來的同參道友,共同砥礪,消融自我,融入團體。如同法師勉勵大家的:一缸泡菜裡頭的石頭彼此滾動,總會磨成圓融謙遜的,中間會有些磨合過程,但是煩惱即菩提,境界來時,正是大家修行的好時機,練習轉念,擴大心量,時時用佛法滋潤自心,自能成就團體,也超越自我。

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
皈依前到農禪寺參加禪修營,看到義工服上印有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時,覺得這間道場很不一樣,聽了聖嚴師父幾天的開示,知覺到自己參加的不僅僅是一次的活動,而是會在生命中建立一個有目標、願心、觀念和方法,需要去履踐的重大生命課題。

回家後,「四它」很快就用上手,自己用,也和同事、家人分享。遇到放不下的,再重新面對、接受、處理,慢慢比較能放下的事情就多了。處理有了方法,就比較不會和煩惱糾纏不清,回顧在禪修營中早晚課誦時唸的四弘誓願,其中有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心中納悶:煩惱可能斷嗎?人生本來就有接連不斷的煩惱,年少的時候總要強說愁呢!

過去為了要把事情做好,常常雞蛋裡挑骨頭,常給自己和他人增添壓力。學佛後了解,其實做事情都要看因緣條件、時空狀況,其他的也就存乎一心而已。一點一滴地透過佛法,了解生命真相,生命就慢慢的改變了。

提昇自我,成就大眾
師父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法寶很多。可讓事情化繁為簡,讓人輕鬆自在,不論著作或法語,我受益良多。只要心頭有事,隨意翻開書中一頁,讀著讀著就可得到答案。但印象最深刻、對我更具有啟發性的是師父的身教。

96年8月,師父和當時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到花蓮關懷勸募會員並辦理皈依。當天天候不佳,飛航條件不好,折騰半天,接近中午,師父和方丈和尚才到達會場。下午圓滿。傍晚,師父離開花蓮,在機場候機時,召見了召委和副召,告訴我們他身體狀況不好,但仍然勉力來到花蓮,為的是希望能夠帶動花蓮的學佛風氣,希望我們能夠更努力的推動佛法,接引更多的人。師父的這番話,讓我們既感動又慚愧!至今那一幕,依然深刻烙印在我腦海裡,隨時提醒自己要「提昇自我,成就大眾」。

布施的人有福,行善的人快樂
長年念著師父的四眾佛子共勉語「布施的人有福,行善的人快樂」。

那些年在法鼓山,身為悅眾,知道法鼓山正在建設需要錢,辦大學也需要錢;更知道法鼓山的農禪家風,勸募善款並不容易。原以為自己沒能力捐大筆錢,感恩母親的愛,民國91年,家母把手頭的一筆錢分給五名子女,我把得到的意外錢財,就以母親林葉玉桂名義認捐榮董,母親非常高興,也把榮董善款差額補足了。我自己則在102年以分期方式圓滿榮董席次。歡喜隨順因緣做事,一切水到渠成。

學佛、護法,家人一起護持
84年加入法鼓山,共修處草創之際,事情繁多,也需北上受訓、參加會議等。正值女兒高三,兒子國三升學之年,壓力頗大,每次外出,都感覺到蠻內疚的。幸虧同修、娘家的支持,兒女也都順利考上學校。而後家人都在師父座下皈依三寶,孩子們讀大學時,也參加大專禪七,體驗禪修,參與義工工作。家母則參加念佛共修及其他一些活動,也上過大事關懷的課程。老菩薩非常贊同法鼓山處理後事的模式,所以交代父親百年時、還有她自己,將來也都要採用簡約莊嚴、冥陽兩利的方式來處理人生最後一課。總之,在學佛、護法的路上,感恩家人一起護持著。

花蓮精舍,莊嚴花開蓮現
花蓮地區信眾這26年來的心願,就是有個法師進駐的永久道場。如今經過兩年多的建設,終於蓋好了。感恩僧團、召委和許多菩蕯在這期間的辛苦,讓這棟簡約、典雅法鼓山風格的道場在太平洋與中央山脈間花開蓮現。也感謝榮董大家庭第一時間就趕來花蓮表達關懷、支持,讓花蓮信眾歡喜地在這裡共修、精進,進而孕育更多個人內在的法鼓宗風。

(撰文/林蓉敏‧整編/劉美諄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