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9月8日北四區寶雲別苑及寶雲寺參學活動報導

9月8日北四區寶雲別苑及寶雲寺參學活動報導
今年9月8日,天氣晴朗,微風和煦,法鼓山榮譽董事會北四區近80位榮董菩薩及寶眷,在召集人邱仁賢菩薩的帶領下,於上午7點分乘兩部遊覽車,前往法鼓山中部的弘化中心寶雲寺及寶雲別苑參訪。

車子出發後,車長就帶領大家做早課,一起唱誦〈大悲咒〉及《心經》,早課後,大家簡單用了事先準備的早齋。接著主持人就用說小故事的方式,幫助大家記誦北四區七個區域的名稱。由於許多菩薩是第一次參加,為了讓彼此熟悉,主持人特別設計了「榮譽、董事」、「去我執」、及「不二法門、三法印…」等破冰遊戲,讓大家在歡笑中不離佛法地打成一片。

由於車行順暢,大約九點三十分即抵達參訪的第一站寶雲別苑。大家一下車就受到義工們的熱情接待,中區法行會副會長蘇政義、總幹事張基郁、榮董會中區副召集人鄧鈞宏等菩薩,都親自到場歡迎。接著由光熱小組向大家簡報寶雲別苑及寶雲寺。

從介紹中,大家得知寶雲別苑的成立,是因法鼓山在2004年買下台中市市政路的寶雲寺現址土地後,聖嚴師父慈示要興建新分院,而為了讓弘法活動能夠持續,在寶雲寺的監院果理法師及多位發心菩薩的努力下,於2007年承租了一塊土地,成立了法鼓山寶雲別苑。

寶雲別苑環境清幽、花木扶疏,有如世外桃源,園區內有許多珍貴的台灣原生種植物,生態多元豐富。在導覽義工詳細解說下,大家無不領受到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」的天地奧妙。當天中午大家就在寶雲別苑用齋,除品嘗義工們精心準備的蔬食外,也進行小組聯誼,彼此因而有機會更深入的對話。

結束寶雲別苑的參訪行程,大家又搭車至第二站寶雲寺。寶雲寺是座十二層樓高的現代都會寺院,外型簡潔、樸素。從市政路正門一進寶雲寺,就看見一尊來迎觀音歡喜地在門口迎接大家。從說明中,大家了解到,寶雲寺從一到十二樓的規畫含括了法鼓山「念觀音、求觀音、學觀音、做觀音」的觀音道場精神。

其中三樓是大殿,入口處有一道《金剛經》照壁,此為聖嚴師父在2007年於洗腎養病期間,身體轉好時所書寫完成的,其中「諸法空相」真義時時無聲地提醒著大家。大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,殿內及殿外則懸掛「自家寶藏」及「人間淨土」的牌匾,大乘佛教的精神也在此清楚地呈現。

六樓為法鼓山故事館,館內存放師父的影像、墨寶及一生重要的弘化事蹟。七樓是寶雲故事館,陳列的文物及影像訴說著寶雲寺的緣起及眾志成城的故事。其中「寶雲基石」的故事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,透過從地底湧出的千年石頭尋找從心地湧出的菩薩,讓「美、善」不斷地流轉,也讓護法、弘法的願力不斷地延續下去。

十二樓是祈願觀音殿。果理法師於開示時表示,從一樓的念觀音、慢慢逐層往上,眾生的修行也一步步提升,至此已是做觀音的層次,也期勉大家能成為觀音淨瓶中的甘露水,一滴遍十方,利益眾生。祈願觀音殿旁有一藏經閣,在法師邀請下,大家入內席地而坐。撲鼻而來的香味,伴隨著眾人的好奇,經書在哪裡?只聽法師說,經書在哪裡?在每個人的心裡。當佛法透過實踐後就融入每個人的心中,因此,每個人的心都是一部無字經書。法師的智慧法語,也鼓勵了每個人精進學佛的願心。

當天的參訪活動就在心得分享中圓滿,誠如副召集人邱黎明子師姐所言,寶雲寺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訪的地方,每一次來都有不同的收穫,值得大家一來再來,每次的與法相會,大家都滿載而歸。

(報導/陳如秋‧攝影/北四區提供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