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尚巧ㄟ阿姑菩薩─楊陳巧菩薩

尚巧ㄟ阿姑菩薩

專訪榮譽董事楊陳巧菩薩

是七十一還是九十一?
根據榮譽董事會提供的資料,我們將進行訪談的分享人是高齡91歲的菩薩。第一次見面時,內心略帶惶恐地按下門鈴,待進了屋內,映入眼簾的是一架演奏型鋼琴,和許許多多珍貴的老照片。正猜想著,難道這是楊陳巧菩薩彈的鋼琴?接著,就看到精神奕奕的陳巧菩薩出現;心裡再一次猜想,會不會榮譽董事會提供的資料有錯呀?因為陳巧菩薩看起來根本就是70出頭而已呀!一個晚上的訪談,陳巧菩薩思路清晰、對答如流,記憶力非常驚人!讓我再次困惑,陳巧菩薩應該不是91歲而是71歲吧?不過,不敢相信的是,陳巧菩薩還真的是91歲無誤。

為什麼稱她是阿姑菩薩?
從老照片看到的畫面,忍不住好奇地問陳巧菩薩:「兄弟姐妹很多是嗎?」陳巧菩薩就指著照片說:「是的,我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

弟,這是大哥、二哥、三哥、四哥、五哥和小弟。」哇!陳巧菩薩肯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;再進一步想想,應該會有不少人要稱陳巧菩薩為姑姑。陳巧菩薩認真的數了一下,還真超過二十人;難怪在法鼓山,就有好多人稱呼陳巧菩薩為「阿姑菩薩」。

為什麼不用臨時抱佛腳?
阿姑菩薩回憶起從前,父母親在家中三樓設有佛堂,平日除了燒香拜佛之外,阿姑菩薩會和哥哥、弟弟們在佛堂做功課,這堪稱:平時在佛堂,臨時不用抱佛腳,有亮也有光。阿姑菩薩的父母親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,將每位孩子都栽培成社會菁英。在日據時代,要受小學教育已屬不易,阿姑菩薩卻能完成中山女中的高等教育,實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

怎麼樣的福氣好因緣呢?
阿姑菩薩以前很喜歡看張光斗先生的點燈節目,幾乎每個禮拜都看。她覺得聖嚴師父講話很有道理,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法師,尤其是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這個觀念,真的很受用。後來聽說師父還是日本的文學博士,阿姑菩薩讚嘆的說:「在日本,念文學博士是比醫學博士更難的。」

有一次,阿姑菩薩和哥哥、嫂嫂約好坐林新興菩薩的車到法鼓山走一走。那時候法鼓山還在草創期,石頭路走起來很顛簸。她說:「參觀完畢,本來打算要回家了,正巧遇見一位法師,法師說:『今天師父在喔!請稍等,師父要跟你們見面。』同行的嫂嫂對我說:『妳怎麼那麼有福氣呀!我們都分享了妳的福氣。』」當時,在臨時寮會客室的幾個人中,只有她是陌生人,但師父親切地跟她聊天;一起合照時,還招呼她靠近一點。阿姑菩薩說:「我當時感動地眼淚就流了下來,師父真的好慈悲。」說到這裡,阿姑薩特別加重語氣說:「阿彌陀佛!我真的好福氣喔!」

怎麼樣的榮董家庭因緣呢?
法鼓山永遠的廖秘書是阿姑菩薩的好朋友,回想起廖秘書,阿姑菩薩感概地說:「我沒見過像她這麼好的人,非常體貼、非常善解,常常關心我。所以當她告訴我,做榮董可以幫忙法鼓山辦教育,我就一口答應。因為,這是我做得到的事,我就去做!」。在圓滿一個榮董後,阿姑菩薩再用先生的名字圓滿一個榮董;最後,是全家族都成為榮董了,她正是「護法因緣、代代相傳」的楷模呀!
阿姑菩薩的同修是台大醫院甲狀腺的權威醫生,又孝順、又慈悲。他曾有一個心願,就是在退休後到三芝去做義診,因為三芝是楊醫師祖母的故鄉,當時三芝非常貧窮,所以楊醫師想要以他的專長回饋故鄉、照顧鄉民。當時,也因為農會的因緣,他們在三芝買了一塊土地。不過可惜的是,楊醫師在還沒退休前就往生了。阿姑菩薩中年喪偶,得承受極大的壓力,她說有時靜下來想,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過來的。

守住土地是阿姑菩薩對先生的承諾。三個女兒都結婚了,這塊土地這麼大,怎麼處理呢?煩惱之際還遇到特殊狀況──這塊土地附近在開路的時候,沒經過她的同意就佔用。她原本很煩惱,後來轉念一想,古早人說:鋪橋造路是最大的善事,而且開路的公司在道路兩旁種了很多櫻花,也算是愛護山林,所以就不計較了。誠如方丈和尚說的,計較、比較,就不能睡好覺了。但是,土地還是要處理,究竟要怎麼處理呢?有多少的下一代為爭財產而吵鬧不休,想來想去,皈依佛祖最好!於是,便在廖秘書的協助下,把地捐給了法鼓山,讓這塊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。

萬事放得下確實不容易!阿姑菩薩做得到、想得開,決定獻給她所尊敬的法鼓山,而孩子也都非常支持,一致認為這是最適當、最圓滿的決定。阿姑菩薩將前世今生的福報,做出智慧的決定,這正是福慧雙修的菩薩行呀!

是打退堂鼓還是擊鼓往前?
訪談後數日,突然傳來阿姑菩薩無意上台分享的消息,震驚之餘,火速前往打探緣由。二次造訪,阿姑菩薩依然親切接待我們,問起原因,阿姑菩薩說:「捐贈土地的本意,是將土地做妥善的處理,捐給法鼓山正是最妥當的。我的目的,不是要讓大家知道我有多厲害,這樣上台分享好像……」原來如此,原來阿姑菩薩擔心的是這個。而就在我們解釋:上台分享是法布施,法布施是大布施,為善要讓天下知的想法後,阿姑菩薩欣然接受,開心的對起2月27日的文稿。

臨別,阿姑菩薩還熱切的歡迎我們隨時來聊天。在她的笑容中,彷彿看到慈悲的長者正擊鼓勇往直前,而這發人深省的鼓聲,似乎還伴隨著她所彈奏的悅耳鋼琴聲,悠揚入心。

(採訪:孫美文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