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感恩心,種下榮董緣—白燿嘉、葉秀枝菩薩賢伉儷

感恩心,種下榮董緣

專訪榮譽董事白燿嘉、葉秀枝菩薩賢伉儷

憶兒時
自疫情升溫,進入三級警戒之後,生活型態產生諸多變化,採訪由預訂的五月延宕至七月,也從面對面變成線對線,即便如此,燿嘉菩薩、秀枝菩薩散發出來的朝氣與活力,透過電腦傳來絲毫不減。

從小均生長於府城的賢伉儷,一提到台南,就如數家珍的說著哪一條路、哪一段巷子等等,對於家鄉的記憶,誠如秀枝菩薩說的,就是人親土親故鄉親。兒時傍晚拿著板凳,坐在家門口,和鄰居們玩鬧,看大人們閒話家常的情景,在必須與人保持1.5公尺的此時,想來特別懷念。

燿嘉菩薩回憶小時候,父母親在佛誕節時,會帶著他到台南市近郊的佛寺禮佛,不過四、五歲的他,看著一群大人很虔誠的誦經祝禱佛誕,那種心裡暖暖的、靜靜的感覺,至今記憶猶新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中午時分在古色古香、花木扶疏的寺廟中,享受蔬食炒麵,那美好的滋味,或許正是開啟佛緣的法味。

說書人
燿嘉菩薩的父親喜好書法、詩詞,古文造詣很好,常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。燿嘉菩薩說:「聽得津津有味的我們,殊不知這正是父親藉著故事,教我們做人的道理,當時父親講到城隍爺,提到人死後就會先到城隍爺那裡報到,然後依照人間的表現,移送到天堂或地獄,所以廟裡有『天理昭昭』的匾額。父親問我們,為什麼有的做惡事的人,現在卻沒有報應呢?這則故事,可說是我對於因果觀念的啟蒙,父母教我們,本心要善良、待人要誠摯、做事要戰戰兢兢。」如今想來,這正是他長大後在職場上,得到業主的提攜、同事的信任,直至今日能有小小成就的重要關鍵。

尋故人 成榮董
燿嘉菩薩的家就在赤崁樓旁的巷子,媽媽在市場擺攤賣布,市場總是熱熱鬧鬧的。燿嘉菩薩對其中一位鄰居大姐姐,心存感激,因為那位大姐姐非常照顧他,還會帶他去看電影。成家之後,因為工作關係搬來台北,有次返鄉,想要介紹老婆讓這位大姐姐認識,因緣卻不具足。隔了多年,因為家族成員往生回台南參加告別式,這次返鄉,燿嘉菩薩依著記憶,找到那位大姊姊家當年的攤位,忐忑的問顧攤的女士,是否認識那位大姐姐呢?豈料,得到的回應是:「我是她的女兒」。一時之間,那無法當面說出口的「謝謝」,成為椎心的遺憾。縱使感嘆滄海桑田、人事已非,又當如何?

這份遺憾,是否能成為正能量呢?燿嘉菩薩想起,在扶輪社裡,一起扶弱濟貧、助學賑災的夥伴中,有位非常熱心、臉上永遠掛著笑容,且經常分享108自在語的黃會長,他是個與人為善的急先鋒,令人非常欽佩。於是詢問楚琪會長,如何把這份感恩與遺憾的心化為布施?秀枝菩薩不僅非常贊同,還從旁叮嚀,想布施就要行動,不要再有遺憾!於是,歡喜成為法鼓山榮譽董事。

法鼓緣
三十幾年前,北投農禪寺舉辦禪七及基礎禪修班,燿嘉菩薩經業主朋友郭財發總經理,介紹他去參加禪修班。當時的農禪寺還是鐵皮屋,一排一排的學員接受法師親切的指導,雖然因為工作的關係,沒有再繼續上禪修班,但是在農禪寺短短幾天的禪修課,現在回想起來,還是歷歷在目。

2014年,黃會長為扶輪社安排了一趟總本山的參訪。一踏入法鼓山,立刻感受到和一般寺廟不同,環境幽雅、風景秀麗、建築樸實、脫俗雄偉。那天,承蒙當時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接待,法師幽默又頗富禪意的開示,讓所有參與者,心生法喜,也更深一層認識法鼓山。

這十幾年來,黃會長在春節前夕均會致贈法鼓山春聯,燿嘉菩薩一定貼在大門上。雖然目前對宗教尚未進展到投入的階段,但是,每天回家看到紅邊金字、聖嚴法師署名書寫的祝福,像是今年的「平安自在」,縱使在外面發生不如意事,也能暫時放下煩惱,從心裡湧出平安,帶著自在的心踏入家門。

黃會長常分享法鼓山的書籍或108自在語,特別在今年,一部介紹聖嚴法師的影片《本來面目》,看完之後,越發覺得法師的偉大,尤其,有一段話「虛空有盡,我願無窮。我今生做不完的事,願在未來無量生中繼續推動,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,勸請大家來共同推動。」聖嚴法師一生都在利他,讓燿嘉菩薩非常感動。

開花結果
回想起初到台北,生活艱難,燿嘉菩薩寧可用10元解決一餐,省下伙食費25元,交給太太補貼家用。燿嘉菩薩自謙因為書讀得不多,是父親最擔心的孩子,沒想到後來,因與志同道合且肝膽相照的夥伴一起創業,公司漸入佳境,闖出名號,還有能力供孩子到國外求學。縱使,幾年前因為肺腺癌、肺淋巴癌開刀2次,燿嘉菩薩一路都帶著感恩心,感恩事業夥伴,感恩妻子牽手同行,感恩肺部病徵發現得早,能及早處理。燿嘉菩薩笑著說,從x光片看來,左右兩邊的肺就像翅膀,現在左肺切一刀,右肺也切一刀,翅膀變成落翅,不過還能飛喔!秀枝菩薩則在一旁笑說:「他還中氣十足,最近在練習薩克斯風呢!」

秀枝菩薩分享,1995年帶兩個孩子到溫哥華讀書,夫妻兩人當空中飛人十數年,雖有辛苦但很欣喜。那時,喜歡在庭院種樹栽花,蘋果、柿子、無花果、沙梨、繡球花、杜鵑花等等種了滿園。花木都要修剪,隔年才能開好花、結好果,讓鄰居路人一同賞花,讓親朋好友一同分享果實。

人生不也如此嗎?修剪,是去除雜枝;修行,是削減雜念。

(採訪/孫美文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