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法喜充滿的半日參學—10月23日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紀實

法喜充滿的半日參學—10月23日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紀實

大家熟悉的捷運奇岩站,向左轉可以到農禪寺,向右轉呢?我們今天就一起向右轉,去向右轉的淨土──雲來別苑參學。

菩薩雲集,共享法喜
涼爽舒適的早晨,召集人聿琪師姐及副召集人等於8點陸續抵達,準備迎接參學的菩薩們。今天共有52位菩薩前來參學,報到率幾乎滿點。

參學活動開始,召集人聿琪師姐首先上台致詞,她特別感恩雲來別苑提供寶貴的道場,並動員所有資源來讓菩薩們參學;感恩副召集人及協助這場活動的義工們一起來造善業、結善緣。在全球充滿疫情、戰爭、天災、人禍等不安定因子的年代,該如何保有心安平安的心情過生活?聿琪師姐鼓勵大眾努力修行佛法,讓佛法生活化、生活佛法化,培養慈悲心利益大眾。她說:「當受苦的人走不過來的時候,有福的人要伸出手走過去,努力種福田的同時,自已也會獲益良多。」最後,她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今天的寺院參訪,也藉此殊勝因緣,祝福大家法喜充滿、身體健康。

不可思議的籌建因緣
今天前來參學的菩薩,約莫有半數以上之前未曾來過雲來別苑,常楨法師表示,非常歡迎大家來認識雲來別苑,透過觀看雲來別苑的介紹影片,以及後續演一法師帶領的禪修體驗,期許未來菩薩們能常常回來,在這塊紅塵中的淨土上展開人文、禪修的深度體驗。

在雲來別苑的介紹影片中,可以知道雲來別苑不可思議的籌建因緣。早年由於關渡平原列入保護區,農禪寺面臨拆遷,於是陸續在北投地區尋找用地,準備興建新道場。但因區塊、位置分散,所以僅先興建了雲來寺。其餘分散的土地經臺北市政府土地重劃,重新抽籤之後,換得了現今雲來別苑的土地,成為別苑興建的契機。

雲來別苑為一棟地上七層、地下四層的建築,外觀沉穩質樸,以現代環保工法與美學,實踐心靈環保精神。大地色調的建物一進一退,巧妙組合出「山」字形布局,以禪的意象傳達出建物功能。於2019年10月19日落成啟用後,除了做為信眾教育的據點外,也為二天以上的禪修活動或成長課程提供住宿空間,持續推廣心靈環保教育。

禪修體驗安定身心
先聆聽一段師父開示「從禪的觀點談成功的方法和目標」
學習禪法的人,一定是非常踏實,將全部生命活活潑潑投注於現在,隨時隨地努力生活的人。生活中有方法、有方向、有原則、有目標,透過不斷的努力,不眷戀過去、不夢想未來!同時,對生命抱持超越的態度,超越個人的得失,超越暫時的成就,超越有形的強弱,超越有無的價值,超越自我的執著。

演一法師帶領大家體驗禪修,他先請大家站起來做行禪,以順時鐘方向繞大殿自由行走,放下往前走的念頭,腳抬起、放下,專注感受走路時肌肉牽動的感覺,一次只有一步,全然活在當下。接著法師引導大眾體驗靜坐,法師以沉穏安定的聲音一步步引導大眾放鬆,將專注力放在吐氣放鬆,讓身心得以安住、安定。

禪修體驗的時間雖然不長,金華菩薩說:「這真是一場放鬆、歡喜的體驗,日常生活也可以練習,安定身心。」。淑玲菩薩是禪學班的學員,她表示:經由法師的引導再次熏習,充滿無限法喜!

參學過程收穫滿滿
中場休息時刻,常楨法師布置了充滿花香、茶香、咖啡香、美味點心香的聯誼場地,菩薩們歡喜享用、分享。之後,由都監常遠法師帶領大眾,以行禪方式走向雲來寺。天氣陰陰的,有點烏雲,但沒有下雨,很適合行禪。全體參學菩薩及河道生態池旁,以一張大合照紀錄今天的美好時光。

雲來寺在2006年10月7日正式啟用,雲來寺的建築為了與周圍空間有適當的緩衝距離、避免對沿街行人造成壓迫感,建築本體因此退縮了六公尺;而考量道路原本的弧度,又建物的左右翼又各退四公尺,所以形成了依路而築的優美弧度。寺內空間主要提供法鼓山行政、文化、慈善與社大等各單位作為辦公之用。

大眾在一樓,收穫了關懷院常哲法師親切的關懷,在二樓大殿廊道上,留下合照影像,這些都是參學的收穫。參學完畢,大眾依序回雲來別苑享用豐盛午餐,半天的參學活動至此順利圓滿。

(報導/林秀容‧攝影/潘森典)

影片名稱🎥10/23北三區榮董雲來別苑參學精采影音紀錄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