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感恩心護法情,歷久彌新—周鼎華、朱盛華賢伉儷

感恩心護法情,歷久彌新

專訪榮譽董事周鼎華、朱盛華賢伉儷

因緣不可思議。有時候是在走過來以後,再往回頭看,才會明白。1981 年,周鼎華、朱盛華伉儷移居新加坡發展家族的美容事業,當時才二十多歲的他們,怎會知道前方蜿蜒著的是一條修行學佛度眾的路呢?

學佛因緣成熟,承擔新加坡首任召委執事
剛圓滿水陸法會的盛華師姐臉上充滿著清淨法喜,今年是法鼓山第十二屆水陸法會,也是她第十二次參加總壇。她說:「起先是為祈求佛菩薩加持師父身體健康而飛回來參加,後來慢慢變成一種習慣,現在每一次上山都有回家的感覺。」1988年經友人介紹來到農禪寺,參加禪坐會共修,也準備去打禪七。可是父親病重住進了加護病房,「還是先去看父親吧!」幸好有一位法師指點,決定以盡孝為優先,讓她此生無憾,並在圓滿父親喪事後,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了三寶,同時得以第一次拜見師父。每次見到師父,她都會忍不住熱淚盈眶,直到今天自己也無法解釋個中的緣由。

接著,1995年鼎華師兄返台參加了第8屆菁英禪三。「三天之中,師父把佛法的重點和觀念、修行的方式和心態,完整傳授給大家。」那種深度與廣度令他至今難忘!人生從此改變了,就是因為那一次菁英禪三。善因緣接著來臨,1996年與同修一起回台灣受菩薩戒,戒後師父召見,對他們說:「你們可不可以幫忙在新加坡成立一個辦事處,在當地接引學佛的人?」原本心裡打算「鐵齒到底」的鼎華師兄,此時,師父慈光的面容和度眾的悲願感動了他,一念善心立刻從心中萌芽而出!毫不遲疑地,他接下了師父的委任,創建了新加坡辦事處,承擔召集人工作6年之久。正如師父所預見,當地有心學佛的人非常踴躍,除了例行活動,他們也積極接引菩薩們回台灣打七,最高紀錄的一次竟然高達40多人,其中還包括當地的兩位出家法師。

修習觀音法門度難關,奔走擘劃更護法
1997年鼎華師兄返台參加出家體驗營,隔年和謝汪智師兄老遠飛到紐約象岡道場打禪七。有一天,師父對他說:「盛華菩薩每次見到我就掉眼淚,告訴她要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。」幾年以後,人生的暴風雨出現了,是師父教的方法解救了她的心苦。盛華師姐遵照師父的指示,每天早上4點半起身,就開始禮八十八佛,並且日誦一部《妙法蓮花經》。那時候的她為了避免世事干擾,很少與外界來往,安心地在家精進自修,誦經禮懺成為她的日課,生活形同閉關一般。「家人覺得我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,好感恩師父教導我這個方法,讓我受益無窮!」盛華師姐平靜地分享著這一段已經走過的艱難歷程。

細密的善因緣很快又集結成熟了,1999年新加坡辦事處邀請師父蒞臨演講,講題是「日常生活中理的性與感性的調合運用 – 祝福你平安」。在眾人努力奔走盛大籌辦的當時,鼎華師兄得以拜見許多諸山長老大德與政要名人,才發覺師父在海外也是盛名遠播,眾所尊崇的一位大法師,年輕不懂事的自己這才有如開了眼界一般,明白當下在做的事是一件「大事」。其實,當時師父的身體很不好,有傳言說師父恐怕來不了,盛華師姐於是號召了幾位發心的菩薩一起返台參加佛七,希望為師父祈福,直到後來師父親自對她說:「我一定會來。」她才安心地返回新加坡。如所預期,演講會空前熱烈成功,連平常慣用英語的吳作棟總理夫人也與會聽聞、受益良多,並在會後立刻在師父座下皈依三寶。「師父身體還是不太好,每天我們陪他老人家到植物園去散步,師父都會很開心,有時還會很童心地張開雙手,把大樹圍起來抱一抱。」說到這裡,時空凝結了,彷彿停格一般,停在師父特有的安適、自在、歡喜、親切的這一格。

珍惜福報種福田,心心念念報師恩
感恩世間有佛法,感恩三寶加被,感恩此生得遇明師,在學佛的路上,除了同修二人互相互相扶持、彼此鼓勵之外,三個孩子也是從小親近法鼓山,並且都皈依了,如今已經成家立業,家庭新成員 – 孫子和外孫很快即將報到,這是一個過著幸福美滿生活、有智慧的佛化家庭。「心裡常常會出現一種感觸,自己何德何能卻享有這樣的福報,真的很感恩師父教導我們修行學佛,並且讓我們有機會種福田。」鼎華師兄說:「時間愈久,感恩心愈強烈,師恩浩瀚,今生無以回報!」時光如淙淙涓流,雖然已經流逝,但曾經實實在在地存在過;記憶如七色彩虹,雖然須臾消逝,但它夢幻般的美麗卻總是烙印在心中最柔軟的地方。

聖嚴師父勉勵周鼎華菩薩、朱聖華賢伉儷之親筆函

(採訪/李青苑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