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醫生醫人,佛法醫心—郭蘭菩薩

醫生醫人,佛法醫心

榮譽董事郭蘭菩薩分享

法師帶我學佛
我叫郭蘭,皈依的法名是常孝。這個法名很好,是要提醒我常常孝順父母、孝敬三寶。我是一名執業家庭醫生,開了一間小診所,為街坊看病、打疫苗、健康檢查等。我很有福報,一開始接觸佛法就是在法鼓山。1993年我在中國大陸讀完醫科後回到香港準備考試,因為香港規定海外的醫生必須通過執業試才能成為執業醫生,考核十分嚴格,而且合格率一向偏低。到了1997年,我還沒有通過考核,我就先在香港中文大學幫助當時還沒有出家的常悅法師做研究,法師就是我學佛路上的善知識。記得當年法師帶我去農禪寺皈依,是由聖嚴師父親手為我掛上佛牌的。到了2003年,我還是沒有通過考核,同期醫科畢業的同學有一部分早已放棄了。常悅法師就提議我去農禪寺拜梁皇寶懺,並由另一位師兄贊助我機票。

老實說雖然我已經皈依了,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認真學佛,對佛法完全不了解,只是抱着求觀音的態度去拜懺,現在想起來也有點慚愧。拜完梁皇寶懺的那一年,我一連通過四科考核,終於取得了香港執業醫生資格,那時候我已經花了十年時間準備考試。自此之後,我就十分堅定相信拜佛、懺悔能夠消業障。後來常悅法師在農禪寺出家,我也發願一直跟隨他在法鼓山學習佛法。

難忘師父的身教
師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堅持,師父一生只想將佛法的好處與更多人分享,他的目標明確並堅持不懈。有幾件事令我印象很深刻。第一件是在興建法鼓山的時候,當時我在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的工地附近遇見師父,師父和建築師正拿着圖則在現場指導,當時我十分感動,師父年紀這麼大了,還親自監督施工,就是為了建設好法鼓山,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佛。當時我很想上去頂禮師父,但又怕影響師父所以打消了念頭,至今仍然有些後悔。另一件事是2007年10月我去法鼓山參加菁英禪三。第三天下午,突然在禪堂看見師父,當時師父戴着口罩,披著圍巾,應該是剛從醫院回來就來關懷我們。師父沒有講任何話,只是微笑着合十繞了禪堂一圈,並且在祈願觀音殿與我們合影留念,身體虛弱的師父忍受着病痛都要來關懷我們,我當時既感動又心痛。2008年四川大地震,我參加了法鼓山第二梯次的救援團前往四川。那一次救援之行是我從醫以來感到最值得,也為自己能夠幫助到災民而感到開心。法鼓山除了在災區救災外,也十分照顧我們這些醫護人員。師父為了鼓勵我們,送給我們每人一本《從心溝通》,並且在上面簽了名。當時師父的身體已經很差,但他仍然堅持在書上題字,寫上每個人的名字,可見師父是非常細心及關愛每一個人,師父的教導不僅是從文字上,更是身體力行!

醫生學生死
身為醫生,雖然經常會接觸到死亡,但是對於死亡我仍是畏懼和逃避的。直到2016年,我父親突然往生,在法鼓山香港道場的法師和義工的幫助下,以莊嚴及環保的儀式送別父親。期間,我了解到死亡並不是終結,而是另一個開始。師父在《歡喜看生死》一書中提到:「生時珍惜生命,抱着『以他為我』的無我精神,成長自己,成就他人;死時莊嚴安祥,無憂無懼,如此歡喜看生死,生死皆歡喜!」有了這個觀念後,我現在不再怕去殯儀館,也會用同樣的觀念去安慰病人,以及病人的家屬。

有一年,我要為家人處理債務問題,我親自帶着金錢去見有勢力人士。當時我已經學佛,所以心中毫不畏懼,還帶了一張師父的法語小冊子與那人結緣,希望他能向善。學佛後心是平靜的,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感到很安全。

除了對生死有了新的看法外,學佛後也學會了觀照自己的心。雖然很多人認為醫生的職業很高尚,但其實以前我也會自卑和經常與人比較,那時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科醫生,相較於專科醫生,好像矮人一截。但師父的一句話提醒了我:「大鴨游出大路,小鴨游出小路。」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,不需要與人比較,現在我會盡心在社區為巿民服務。我在診所張貼了法鼓山的揮春和師父的法語,遇到有緣的病人,我就會跟他分享佛法。

另外,我也常常覺察自己是否有起貪念心。在我們這一行要賺錢其實很容易,每星期工作七天,就有不錯的收入。不及時轉介病人給專科醫生,病人看病的次數多了,醫生的收入也會增加,但是對病人來說並不是好事,反而會害了他們。佛法能夠把我拉回到正念,我會經常提醒自己,要學會休息,及時把病人轉介給專科醫生,要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,要懂得及時放手,才能給予病人最大的利益。有時遇到病人的質疑,心裏會不舒服,以前會帶着不好的情緒看症,但現在也懂得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工作。

見證道場的演變
當初我參加菁英禪三時,已經發願要回饋法鼓山,要幫師父建設好法鼓大學。另外,我是一路見證着香港道場的演變,由當初一個小小的單位沒有法師常住,甚至有一段時間連共修的地方也沒有,我隨着資深悅眾和法師到處找地方……香港道場一路走來十分艱難,幸好有一班發心的資深悅眾一直堅持着,所以,香港道場有一個永久的會址也是我的願望。2016年,因緣成熟,我終於有機會回饋道場,有一位師姐鼓勵我加入榮董大家庭。加入榮董後,我更加親近道場,覺得道場就是我的第二個家,在這個大家庭,我們一起學習佛法,互相關懷,成為快樂學佛人。我未來的期許是精進學佛,與人分享佛法,以前我總希望可以快點退休,但常悅法師經常提醒我能夠做醫生福報很大,要好好利用並且廣結善緣。現在,我希望能盡心盡力為病人服務,能令每一位病人都能心安平安。

(撰文/郭蘭‧整理/香港道場文宣組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