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企業學業 相輔相成—張欽棟、林婉玲菩薩賢伉儷

企業學業 相輔相成

專訪榮譽董事張欽棟、林婉玲菩薩賢伉儷

學佛因緣
婉玲菩薩在尚未正式接觸法鼓山之前,就曾經參訪過總本山,看過師父著作、聆聽過大法鼓,因而非常認同師父推動心靈環保的理念,雖然沒見過師父,但師父圓寂時,帶著遺憾且緬懷的心情瞻仰師父遺容。由於婉玲菩薩的父親往生後,選擇植存在生命園區,因此常和家人到總本山,藉此因緣也主動蒐集更多關於法鼓山的資訊,得知有法鼓文理學院之後,決定就讀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。在當了學生之後,對於師父所說「佛法這麼好,知道的人這麼少,誤解的人這麼多」特別有感,因為她深刻感受到「法鼓文理學院這麼好,來念的人這麼少,不知道的人這麼多」。

護法契機
在文理學院求學階段,學校對每一位學生高規格的照顧,讓婉玲菩薩非常感動,因而發心捐款護持,起心動念是想回饋學校。第二次護持則是因為文理學院成立的永續發展辦公室,邀請社會賢達談社會永續發展,她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麼好的法鼓文理學院,也因為這份願心,加入了榮董大家庭。

後來,法鼓文理學院設置「法鼓心靈環保教育園地」,以聖嚴法師「心靈環保」為核心,著重「推廣環境教育,為永續奠基」,將環境資源特色展現在水土保持、靜心步道及里山倡議、低環境衝擊建築四個方面,目前已開發出一套結合場域特色的環境教育經典教案,並持續開發創新教案中。婉玲菩薩再度發心護持,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體驗禪悅境教!

婉玲菩薩已經修完社會企業與創新的碩士課程,目前正在結合實務經驗書寫論文。在研究所的修學過程中,讓她深感組織的進步,不只是培養專業能力而已,還包含心的管理。法鼓山倡導的心靈環保,師父提出的心五四、心六倫,都有助於公司同仁心靈的成長,因此,婉玲菩薩申請了108自在語,讓所有員工人手一本,一同感受心靈的力量。

家和萬事興
婉玲菩薩讀的是法律,後來從商創業,她形容自己行事風格比較獨立,擅長獨處。遇到困難會利用四它,特別是放下它,透過觀察因緣的生滅,無常的來去,就能心開意解。當她在創新事業體時,同修張欽棟菩薩,就是支持,別無二話,成為她堅強的後盾。她笑說,在兩個寶貝女兒眼中,媽媽實在太忙了,成長過程中若是遇到疑難雜症,總是求助於爸爸。現在女兒們長大了,婉玲菩薩重新建立母女關係,遇到事業經營上的難題,會找兩個女兒討論,現在都是媽媽的左右手,也因為參與其中,更能體會媽媽的創業理念與打拼精神。婉玲菩薩非常感恩,超級有耐心的同修陪伴孩子成長,讓她無後顧之憂創業,更感恩同修的信任。而從事醫療相關事業的欽棟菩薩,百忙之餘,曾在農禪寺當義工,也是心六倫的種子教師,參與過矯正署監所的宣講。

自然環保 企業永續
戶外活動若依特性,大致可分為休憩、休閒、探索與挑戰四個等級,因為等級不同,戶外用品的需求也就有差異。例如溯溪,需要的是快乾、止滑;登高山,需要的則是能應付大自然天氣變化,維護生命安全的保暖衣著與配件。婉玲菩薩經營的「墾趣」,正是一家重視自然環保,引進國外戶外活動用品的專業代理商。過去提到防水,大家所熟知的產品是石油提煉的人造纖維,終究對環境有影響,因此目前墾趣代理的美麗諾羊毛產品,在陽光、水、草原充足的環境下即可永續取得,從原料、成品到使用後處理,每個環節都更友善環境。除此外,因為天然,所以有更好的溫濕調節,遇水不會立即失溫。婉玲菩薩特別分享,自然的纖維有一種蛋白質,細菌不喜歡附著,所以還有防臭的功能,再加上網眼科技的工法,讓排汗快乾、舒適度大幅提升,這些都不是人造的纖維可以取代的。

傳統的買賣業,就是將好的東西買進來再賣出去,是個銀貨兩訖的商業模式。婉玲菩薩想到要進一步經營客戶關係,企業才能夠健全發展。所以,在本業之外,延伸出相關的服務業。例如自己有登百岳的計劃,因為登百岳之前必須要鍛鍊體魄,所以成立了「墾趣動」。「墾趣動」與一般健身空間的目標不同,強調中高年齡如何保護膝蓋、增加柔軟度以免受傷、加強肌耐力,做好準備,再出發探索大自然,這個空間成功的協助有相同戶外探索想法的人完成目標,因而與客戶有更多的連結,也有助於企業永續。

禪修靜心 義工行列
一直以來都有靜坐習慣的婉玲菩薩,法喜充滿地告訴我,將要參加法鼓山四天三夜的自我超越禪修營。自我超越禪修營圓滿後,婉玲菩薩捎來訊息,禪悅的心情躍然於手機,她說:「我在禪修營中皈依了,法名寬禪,這將與法鼓山有更深的連結」。婉玲菩薩已經將靜坐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她認為靜坐可以提升覺察力、反省力,透過禪修觀照自己的心,內心增加反思的敏感力,會改善個性、會與自己以及社會和解。

加入榮董會大家庭後,她曾參加過2023年2月25日舉辦的新春方丈和尚祝福活動,對於生命故事的訪談人物印象深刻。一年後,2024年2月25日,婉玲菩薩與同修成為分享人,成為心靈環保的鼓手,讓更多人看見法鼓文理學院的好。除此外,她未來想參加導覽義工培訓,期許在學習之後,透過導覽將法鼓山介紹給更多的人認識,一同來體驗學佛的美好。

(採訪/孫美文)

TOP